发挥农技协示范引领作用 助产业发展农民致富
---记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竹山县秦古镇张家沟村核桃协会
来源: 竹山县科协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5-11-03     |     [大   中   小]
竹山县秦古镇张家沟村核桃专业协会于2010年成立,2010年3月在县民政局登记注册,现有会员315户;协会制定了章程、成立了理事会。为了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协会组织健康发展,成立了协会党支部,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科协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党组织与协会优势互补,实现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协会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找准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最佳切入点,使党的建设在农村经济工作领域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形成了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秦古镇张家沟村核桃专业协会坚持“建基地做给群众看;搞示范领着群众干,学科技帮着群众干”的科普理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优化核桃种植结构,大力推广核桃种植先进技术,使核桃很快成为全村的一大支柱产业。
截止2015年张家沟村核桃协会核桃面积已经发展达到2500亩,总产值达900万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增加收入3200元,带动周边乡镇及其他地区发展核桃3万多亩,协会核桃科普示范基地受到了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表彰,也深得广大核桃种植户的赞誉。目前,协会已初步形成协会建基地、创品牌、带农户、促增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效应链,协会加强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生产销售稳定增长,效益明显提高。协会连续多年获得中国科协、省市县科协农村科普工作奖励,获得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2015年协会所属核桃基地成为秦古镇党建工作“双联双助”示范基地,协会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湖北省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十堰市优秀农技协”;会长高奇能同志分别荣获“全县科技带头人”、“市农村科普致富示范标兵”等荣誉称号。
发挥农技协示范引领作用,助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图为秦古镇张家沟村村党支部书记、科技致富带头人、村核桃协会会长高奇能(中)在协会核桃科普示范基地向十堰市科协副主席万义早(左一)、县科协主席汪彦斌(左二)介绍基地产业发展情况。(摄影 左平)
一、强化科技致富带头人示范作用,彰显科普助农成效
张家沟村地处竹山县西西片区,全村300户,1017人。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2950元,村集体收入不足5000元,同年11月,在村支部换届选举中,村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高奇能以其实诚、勤奋、脑子灵、韧性强的人格魅力,被全村党员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对这样一个山场面积大、耕地面积小、村民人均收入低下、村集体收入空白的穷山村来讲,发展什么产业带领群众致富,成为高奇能当选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后亟待需要解决的第一大难题。高奇能通过调查、走访,得出的结论是:旱地、水田只能填饱肚子,想致富还得回到山场上做文章。高奇能听林业科技专家介绍说,当地比较适合发展核桃产业,于是他聘请林业技术员一起对本村的土壤、小气候环境、乡土树种、村民种植习惯等影响林特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广泛调研后,把目光锁定在劳动强度不大、生产投入适中、收入基本稳定的核桃产业上,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全村普及”的原则,制定了《张家沟村2010-2015核桃产业发展规划》,拟定每年新建核桃基地500亩,到2015年使全村核桃基地规模达到2500亩,实现核桃销售收入150万元。规划完成后,为慎重起见,高奇能个人自费到新疆、山西、云南、江苏、陕西等地考察,了解核桃产业发展前景,学习核桃栽培技术、加工方式、产销模式。每走一处,看到核桃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更加坚定了高奇能在张家沟村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在镇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高奇能自己率先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核桃500亩,一举成为张家沟村核桃产业生产大户。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家境并不宽裕的他,拿出自己办养鸡场赚得20万元,从陕西购回“辽核”、“清香”核桃苗2.5万株,深入到82户农户家中仔细做工作,落实各家核桃产业发展面积并签定合同;为打消老百姓顾虑,高奇能毅然向全村村民庄重承诺:凡栽植核桃的,由自己先垫上苗子款,三年后不挂果不收苗子钱,挂果后收回苗子成本。就这样张家沟村当年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核桃栽植面积达到600亩。
为了稳固发展核桃产业,高奇能带领张家沟村村支两委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针对农民发展核桃产业过程中技术需求,紧紧围绕“科普”做文章;不断拓展科普服务的领域和层面,推进科普工作深入开展,在全村上下形成了党政重视、协会牵头、部门配合的齐抓共建科普新格局。通过核桃协会的带动,不断渗透和影响果农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员从最初的本村82名发展到现在的315户,会员辐射发展分布在周边乡镇各村,会员人数不断增加,拉动17个乡镇100多个村以及3000多户农民发展核桃生产,核桃产业得到大发展;科普活动的开展使会员和村民核桃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提升,核桃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科普惠农助力新农村取得明显成效。
喜迎核桃丰收年,科普惠农助张家沟村核桃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图为2015年秦古镇张家沟村农民正在挑选、晾晒核桃。(摄影 章磊)
二、加大技术普及推广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为了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核桃技术水平,依靠科技致富。张家沟村核桃专业协会树立“科技为先导,技术为关键”意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培养技术管理人才,使广大会员和农户掌握核桃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是聘请宜昌市核桃专业协会核桃种植专家刘文兴作为协会的科技顾问,定期、不定期组织会员和果农学习,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给种植户讲授核桃管理种植技术,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会员核桃种植技术水平。几年来协会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达12期,组织核桃技术培训达到1500余人(次),发放科技小册子、明白纸3000余份。二是通过组织“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协会联系林业科技工作者经常性到村召开核桃种植管理技术现场培训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活动;解答种植户在核桃种植中涉及的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问题,对果农提出的问题,现场分析,现场解答,几年来共举办“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科普宣传活动达10余场次,解决农民问题咨询一百多个, 协会组织的科技服务,受到了广大果农的好评。三是提高会员科学素质,争做新型农民。协会“科普惠农服务站”采取依托组织部门“党员远程教育终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村科普宣传栏、免费为会员订阅《湖北科技报》农业技术报刊等宣传形式,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向会员群众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拓宽会员视野,提高依靠科技致富本领。
三、加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服务体系,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
协会为促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辐射带动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生产劳动技能,积极探索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近年来在各级科协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张家沟村党支部成立了村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村科普协会,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协会会长高奇能兼任站长、聘请县林业科技工作者担任技术服务站长,配备科普宣传员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名;拥有150平方米的科普培训场所,科普培训设施齐全,建设了20延米村科普宣传栏;常年进行科普宣传。科普惠农服务站建有科普图书室1个,有科普图书3000余册。协会有电脑、音响播放设备(电视机、DVD)、投影仪,协会惠农服务站科普设施建设得到了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大户、骨干会员作为农村科普宣传员的作用,面对面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和科技示范,组织他们在学习核桃生产科技知识后负责将学习到的农业技术通过手把手教、村广播宣传等方式再传输给农民,建立起长效科普惠农服务队伍机制和体系。形成“协会科普服务站—专业技术人员—科普宣传员(科技示范大户)—骨干会员”的垂直管理服务模式。
四、创建科普示范基地,推动核桃标准化生产
基地建设是协会总体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推动全村核桃标准化生产,协会会长高奇能带头创建科普示范基地,主持核桃专业协会统一注册了“奇能”牌商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带动全村核桃标准化生产。为帮助核桃协会会员开阔思路、拓展视野,会长高奇能多次带领会员到宜昌市等核桃产业基地参观考察学习核桃种植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培训骨干、规范生产标准。在专家指导下协会建立了“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重点推广“四大一膜”标准化建园技术。选用清香、辽核等核桃良种嫁接苗,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密植、良种壮苗、配方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生产过程中注重管理,采用垦复扩盘、清除枯枝落叶、合理间作、适时采收等综合技术,推动核桃生产标准化进程,达到核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增产提效的目的。目前,张家沟村核桃协会实施推进的核桃标准化生产建设,对进一步加快推进竹山核桃良种化、标准化、基地化生产建设步伐必将发挥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竹山县科协 左平)